很多陪读家长在国外的日常,除了关心孩子成绩、生活适应,其实还有一个常被忽略、但很重要的问题——财税规划。
毕竟,家长往往会想:“我就是陪孩子上学,又没什么生意和投资,税务离我很远吧?”
或者觉得:“买房卖房、出租、交税,不就是交钱填表吗?还能有多复杂?”
可事实却是,在加拿大,只要涉及买房、工作,都需要报税。
如果没提前做好规划,不光会多花冤枉钱,还可能一不小心踩到法律的坑,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中。
为了帮助陪读家长答疑解惑,避免掉进财税误区,新趋势温房网将于8月22日(下周五)举办一场 《陪读家长的财税规划讲座》。
届时,会有资的深财税专家,和陪读家长面对面聊聊——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这些绕来绕去的财税问题讲清楚。感兴趣的家长,可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
讲座不仅告诉你“规则是什么”,还会为大家讲解:非税务居民买房税、非税务居民出租房报个人税、非税务居民卖房报个人税以及加拿大成立个人小公司做生意税等相关问题。
教各位怎么提前布局,让钱少花、风险降到最低。
陪读家长的个人税务盲区
就像刚才说的,一些陪读家长常有个误区——“我只是来陪孩子,不用特别报税吧?”
其实,无论家长是不是挣钱,只要人在加拿大,你的身份、收入来源、资产情况,都会影响到你要不要报税、以及怎么报税。
特别是在家长身份变化的时候,比如从工签到陪读,从陪读再到永久居民,这些转换都会触发不同的税务规则。
并且,一些家长还常常忽略一些不起眼的细节。
比如,家长的海外收入也可能要申报。
不管钱是在加拿大赚的,还是在国内拿的工资、收的房租,只要符合条件,都需要上报CRA。
名下资产也要申报。很多人不知道,海外的房产、股票、存款,如果金额超过一定数额,也要申报,否则会有罚款风险。
并且,配偶的收入也会影响陪读家长的退税和福利。哪怕配偶人在国内,有收入也可能要申报,否则会影响到你的退税和福利申请。
这些事情,如果提前一年规划好,可能能省下好几千、甚至上万的税;但如果忽略了,轻则多交钱,重则收罚单,还会影响移民申请。
我们不会在这里给出死板的答案——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方案也要量身定制。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疑惑,可以带着问题,下周五来到现场,届时帮大家一一解决。
买房这件事,身份和税务息息相关
很多陪读家长在国外,都会考虑买房——一方面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投资。
但你可能不知道,非税务居民买房的税率和规定,跟本地居民完全不一样。
不仅要多交一些额外税费,有些地区还有专门的政策限制,一不小心就可能多花好几万加币。
更关键的是,钱从哪来、房子用来干嘛,在税务申报和资金监管上都是两码事。
比如:用来自己住、出租,税务处理方式不同;国内转过来的钱,要有合规资金证明,否则可能被卡;买房后卖出,也有不同的税率和申报要求。
这些细节,也都要捋清。
出租房产的税务安排
还有些陪读家长在加拿大买了房,但自己不一直住,觉得空着太浪费,就干脆出租出去。
不过,出租房的税务问题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不管你是税务居民还是非税务居民,都有一套规矩要走。
如果你是非税务居民,CRA会先直接从租金里扣15%的预提税(NR Tax),由租客或物业代缴上交。
这个15%只是“先扣着”,不是最终结果——你可以选择报不报 NR6。按“净租金”交税,也就是租金减去贷款利息、地税、保险、维修等支出后,再算税。
如果你是税务居民,出租收入要跟你的年度个人报税放在一起报,同样也能扣掉跟出租相关的各种合理支出。
身份不同,报税方式、税率和能抵扣的东西都不一样。
卖房时的税务惊喜与陷阱
最后,家长陪读几年后,孩子毕业、家庭计划有调整,很多人会考虑卖掉手里的大温房子。
可你知道吗?居民要想卖房,除了要面对资本增值税,还有提前预扣、清算等一连串程序。
很多人以为“卖完就完事”,结果发现税款被扣住,要等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退下来。
如果你提前做足准备,这些等待时间和税务压力,都可以大大减少。
说到底,财税规划不只是数字游戏,它关系到大家的家庭资产安全、生活质量和未来规划。
8月22日的讲座,不会给你一堆枯燥的税务条款,而是会用生活化的案例,让你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无论你是刚到加拿大的陪读家长,还是已经生活多年;无论你手里有没有房产、打不打算投资——只要你关心资产安全和家庭财务,这场讲座都值得前来!
讲座时间8月22日上午11:00,活动地址为8697 Granville St,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报名,期待与你相见!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